车险经营决策模型:看市场、盘家底、找投向、常复盘
“兵无常势、水无常形”,管理无定法,唯一不变就是变,因时而变,因势而变。
——题记
就当前的车险市场格局而言,新车负增长,费改或进一步深入,存量市场保费缩水,竞争加剧,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窄,保险公司若要健康持续发展,一定需要更加精细化经营。
如何做到精细化经营,笔者认为需要从四个方面考虑:第一,看市场知彼;第二盘家底知己;第三,基于彼此皆知决策经营方向;第四,定期复盘总结利弊再出发,并最终形成如此经营决策的闭环,周而复始,方可无往不胜。
一、看市场知彼
《孙子兵法·谋攻》: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。” 意思是对敌我双方情况都能了解透彻,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。
所以说,车险经营决策的第一步,就是要会看市场。所以我们要搭建市场信息管理体系,全面地收集市场信息,再从信息拼图逐渐实现“总结市场,看清对手”,最终到应用信息,帮助我们做经营决策。这里,我们从信息收集、应用信息两个方面来探讨。
(一)信息收集
信息收集看似简单,却知易行难。谋定而后动,谁去落实,什么时点落实,从哪些渠道收集何种信息,都需要有计划地推动。
首先,需要确立信息收集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。
优秀的组织架构,配合切合的管理流程,可以说是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;优秀的组织架构,可以显示组织成员职能的划分,可以了解权责是否适当,可以看出是否有让有才干的人没有发挥出来的情形、是否让不胜任此项工作的人担任的重要职位,等等。
因此,在组织架构上,遵循“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”,笔者建议由三级机构班子牵头,企划(业管)职能人员统筹推动,客服理赔、业务渠道、四级机构配合,各司其职、各司其责,按照切合当前组织架构的流程,落实好既定工作。
再则,就是规范管理流程。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,既要明确三级机构信息管理职能,二级机构的市场企划、各中心职能部门也要做好配合、指导、监督等,让市场信息收集、分析的结论,辅助三级机构经理室决策,推动一线销售,能够真正为经营所用。
其次,要确立信息收集时点。
信息固然重要,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重要,一定要有所选择地收集,否则或导致错误决策,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。因此,在信息收集时,要围绕监管导向、行业环境、自身策略、对手策略、市场位置,明确信息收集时点或阶段性重点关注事项,有的放矢。
再次,要确立信息收集渠道和内容。
一般情况下,市场信息存在结果类和阶段类之分。结果类包括规模类、品质类,前者含括整体业务规模、细分车种的业务规模、区分对手(保险主体)的规模、区分地市(区县)的业务规模;后者含括赔付类指标和费用类指标。阶段性包括过程类、政策类,前者含括新转续情况、新车上牌(乘用车/商用车)情况、理赔标准等;后者含括主体公司考核规则、销售政策、分析报告等。
以上信息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应该去收集,但信息获取的渠道很重要。靠谱的信息获取渠道,或能够获悉靠谱的信息。如,通过监管或行业协会获取结果类信息,相对较为靠谱;网点信息收集、散单信息收集等日常收集,多侧重于阶段性信息,此类信息需要进行初审核验,留其精华。同时,在日常与同业交流、聊天过程中,要学会侧面打听其业绩增速、成本费用两类信息,并设法验证真伪。
不仅如此,我们还要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,拓宽信息收集的渠道:
第一,拓宽外部收集渠道。套信息收集奖励机制,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及影响程度评定价值,奖励有价值信息贡献者;发布信息需求,同时指明信息收集途径,方便有渠道者发现并跟进;尝试建立同业数据共享机制;尝试建立市场信息监测点,等等。
第二,内部发动全员收集。企划条线,负责宏观经济、主要经营类维度数据、全国性的监管信息及主要对手整体经营策略等信息收集,对当地市场进行业绩预测;中台部门,负责细分维度数据、各地区监管信息及当地主要对手的共性行为等信息收集,研究政策制定及具体打法;前线渠道,负责同业经营具体策略,费用投放,理赔服务类政策,合作商需求及自我判断等。
(二)应用信息
信息收集是基础,应用信息方为核心。信息收集后,要区分信息来源,按照紧迫性分类,进而通过信息,去看市场、看对手,观察关键指标,看清市场和对手。
看市场,主要看连续区间的增速趋势、连续区间的COR趋势,然后看宏观经济、监管环境、新车销量等等。第一步,根据连续区间的增速趋势,结合宏观的GDP走势、监管环,以及微观的新车上牌量、新旧车增速、县域/渠道车险增长等,判断市场处于上行期或下行期;第二步,根据COR现状及连续区间的COR趋势,判断市场盈亏情况。
看对手,主要看超市场/增量份额趋势、费用率与市场比趋势,然后看业务结构、费用投放、理赔服务等等。第一步,根据对手超市场、增量份额,结合对手全年考核规则,整体经营策略,以及对手阶段主要动作,业务结构,费用投放,理赔政策,客户服务等,判断对手经营策略进攻还是防守;第二步,根据对手COR现状及连续区间的COR趋势、费用率对标市场,判断对手当前策略是理性还是非理性。
市场的上行或下行、盈利或亏损,对手的进攻或防守、理性或非理性,共八项小结论,基于此八项小结论,我们就可以结合实际信息,进行信息拼图,看清市场状况,分析对手是理性进攻,还是理性防守,是非理性进攻,还是非理性防守。
二、盘家底知己
信息既已了解,市场既已总结,上行或下行、盈利或亏损;对手既已看清,进攻或防守、理性或非理性,此为知彼。接下来便是解读资源、洞悉优劣、算清成本,盘好家底,认清自己,方可理性地做出正确的决策。
那么,资源可以如何进行测算呢?我们都知道,评价业务品质的指标通常用综合成本率和保单成本率。
综合成本率(COR)反应的是财务年度经营的盈亏状况,遵循财务相关准则,是对经营结果的综合评价。我们可以直观看到:利润率=1-COR。同时综合成本含括综合费用和综合赔付,综合费用包括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,其中的变动费用,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我们利用(投放)的资源。简单表述为:
变动费用(“资源”)=1-利润率-理赔成本-固定费用
然而,综合成本率反映的是历史保单和新签保单的经营结果总和,其受业务增速快慢影响较大,如快速增长时可能出现财务口径上的成本上升。一般情况下,我们建议使用保单成本率进行测算。
保单成本率,反映当年新签保单的业务品质,与历史业务无关;是对业务品质的客观评价,与非产品直接因素的影响无关;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灵敏,不受业务增速快慢影响,非常适合用于经营决策参考。和综合成本率一样,保单成本率含括保单赔付率和保单费用率。
保单赔付率受滚动一年满期赔付率、折扣率调整、发展因子、公估减损外损费、当年水淹车等等因素影响;保单费用率包括跟单费用和非跟单费用,跟单费用如手续费、日常展业费等,非跟单费用如税和保障基金、分摊的广告费、间接理赔费用、其他营业费用等。无论赔付还是费用,都可以进行维度细分,细分到个车/团车、新转续、不同的渠道、机构、车种等,其赔付(费用)的情况或有差异,如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维度的业务占比,解决面临的问题。如:通过分渠道的保单成本,调整渠道之间的资源;通过分新转续的保单成本,决策不同业务模式的投产。
比如,保单成本底线98%,目前保单成本92%。很显然,我们是有家底的,至少有差不多6个点资源可以利用,我们要做的是抢占市场,做大规模,多赚利润。同时,我们可以更精细化一些。可以将成本率细分至赔付率和费用率,并分别和市场、同业进行对比,进一步有的放矢;可以将成本率、费用率细分至渠道、车种、车型等,进一步优化结构,优化更多资源,释放更大空间。
再比如,保单成本底线98%,目前保单成本102%。很显然,该状况基本上是无家底,我们需要考虑如何优化赔付、优化费用、调整业务结构。比如,适度放弃高赔付的商用车业务,将空间腾挪给低赔付的代步家用车。
很显然,盘点清楚资源,对比同业,优劣势就会一目了然。有哪些资源优势,理赔资源?渠道优势?业务结构优势?地域分布优势?……例如针对理赔资源,我们盘点其中的送修资源,如何分布,如何调配车行和修理厂资源?如何结合成本空间、费用资源,调配送修分布?
综上,盘清家底,洞悉优劣,确立进攻亦或防守的经营策略,应该说就可以从容地选择,于变幻市场中游刃有余了。
三、找精准投向
虽说游刃有余,但面对监管、市场、同业、上级公司整体策略,如何投放资源,才能获得最优的投产比,仍必须深入研究。
首先,我们得明确自我的市场定位。
增速超市场、成本优于市场的情况下,主要关注趋势是否持续,关注长期规划,优化短板,打牢基础,提升队伍能力;增速落后市场、成本优于市场的情况下,主要关注找到市场增长点、业务盲点,以及渠道发展不平衡的问题,渠道策略是否契合,等等,奋勇发力抢占市场;增速落后市场、成本高于市场的情况下,笔者建议以品质为先,前端清亏、后端止血,再匹配业务增长的策略;增速超市场、成本高于市场的情况下,我们建议多看看自己,着手管控赔付:业务筛选+理赔手段,同时解决费用问题:短期投产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,长期调费用结构。
其次,我们要坚守底线,即监管要求。
从业人员都很清楚,监管要求是切不可触碰的红线。记得某年某主体公司,在监管检查时出现问题,公司被处罚、个人被处罚,甚至差一点取消分公司高管任职资格和停止分公司新业务。因此,找投向要时刻利剑高悬“监管要求”,务必设法显性合规的情况下落实各项工作。
另外,还有一个很关键点,就是要可持续健康发展,不能一股脑地听任上级公司的鼓吹冲的太猛。比如,很多主体公司都存在机构间轮岗机制,在一个轮岗周期内,我们既要过今年的日子,还要谋划好明年的日子,否则一年好一年差,或被认为是经营水平的不稳定,既影响钱途,又影响前途。
第三,我们要细分维度,差异化投放。
比如,车险可以区分新、转、续,同时还可以嵌套区域维度、产品维度、渠道维度、车种维度、车龄维度等等;比如新车,需要考虑市场容量如何、市场节奏如何(旺销品牌、区域、节点营销),匹配自身体能、自我业务节奏和业务结构、渠道策略等等,服务站、二网、个代等差异化投放。考虑自身体能,既要考虑前端费用政策,还要结合发展模式,同时考虑后端的理赔资源,如:工时配件政策、送修资源、送修比等,这些都需要梳理清楚,进而去打组合拳;比如续保,要看行业市场环境如何,自己的业务结构(散单、团单等;网点如专业代理公司、车行、卖场、综修厂),自己的渠道优势、渠道策略,等等,考虑哪些续保可以电销,哪些可以综拓,哪些可以车行,哪些可以业务员,还是说渠道、业务员如何做好配合。
另外,投放目标选择很有讲究,是直接投放至终端客户,还是投放至中间商,不同的业务结构差距很大。比如,据笔者和部分寿险代理人沟通,他们很多时候对客户的掌控很强,尤其是一些高净值客户,他们有时候都不会给客户返点,所以针对寿险代理人的营销方案,有时候要直接对针对代理人本人。
不仅如此,针对同一类对象,有时候都需要差异化对待。我们以服务站为例,有些更看重后端理赔资源,我们势必要优先将人工推修资源投放;有些更看重前端费用,我们要费用跟上对手,并且加投重点车商;有些需要二者兼而有之,我们就资源+费用权衡沟通;有些属于关系型,重点维护好关系人,等等。
四、复盘得失再出发
复盘原是围棋术语,是指下完棋,棋手重新摆一遍下棋的过程,以探讨得失,总结当时有无更好的应对招数。
复盘用到公司经营中,通俗讲就是做过的事情再从头过一遍,是为了把失败转化为财富,把成功转化为能力。所以说复盘,要开放心态,坦诚表达,实事求是,反思自我,集思广益。
我们通过看市场、分析对手、盘点家底,找到了投向并果断决策,但市场千变万化,即便经历了一系列地科学决策旅程,也难以确保万无一失,所以我们要不断复盘。通过复盘,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;通过复盘,传承经验提升能力;通过复盘,总结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;通过复盘,总结规律固化流程,并与看市场、盘家底、找投向组合形成一个经营决策的闭环,从而良性循环。
通过复盘,衡量机构车险经营管理结果,判断经营能力。我们看市场份额提升,评价车险业务发展水平;我们看综合成本率(COR)对标市场和主要竞争对手,评价评价业务筛选、成本管控能力;我们看保费费用率对标市场和主要竞争对手,通过同比/环比变化判断投入精准能力;我们看增量份额与车险份额的比值与同业比较,判断投产效能,增量投产效率。
公司经营中的复盘,通常按照回顾目标、评估结果、分析原因、总结规律四个步骤来落实。
结果导向、目标导向,可以说所有的公司都在遵循。我们回顾目标,就是要回顾方案制定之初期望的结果是什么,要达成的目标或者阶段性的里程碑是什么;然后结合当前实际达成的结果,与原定目标作比较,是未达成、达成既定目标,还是超既定目标达成;回顾目标并评估当前结果,成功亦或失败,其关键因素、根本原因是什么,哪些是主观可以掌控,哪些是客观需要注意,进而去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,哪些可以传承,需要注意什么,哪些能够指导后续规避……并最终形成下一个经营决策循环的行动计划。而且,在整个过程中,我们不建议轻易下结论,假设可以大胆,求证务必谨慎。
比如,我们可以运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来小心求证。
在问题界定环节,我们从问题、目标两个维度来看。先看问题:公司的业绩问题是什么?公司的问题涉及的范围(产品、渠道、机构等)是什么?再看目标:上述问题的主要衡量指标是什么?衡量上述指标的目标值是多少?现在完成了多少?
在分析原因环节,我们要去分析并回答:影响目标实现的业务关键环节是什么?影响关键环节的根源(核心/根本)因素是什么?
针对上述原因分析,我们能够制定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?该方案可能的风险是什么?如何规避风险?风险应急预案是什么?在这个环节,我们可以采取鱼骨图的方法,层层剖析,找准关键原因。这里我们以“某团队士气低落的原因分析”为例,绘制鱼骨图如下:
接下来是既定方案的实施计划和计划评估思路。具体实施计划、里程碑和关键监控点是什么?预判最终结果如何?
综上所述,“兵无常势、水无常形”,管理无定法,唯一不变就是变,因时而变,因势而变,成本动态,风险动态。作为经营管理者,我们应该有清晰的自我定位,学会退出画面看画面、退出全局看全局,看大局、看大势,深谙经营决策模型,做好经营决策模型应用落地,贯穿到日常经营决策管理,坚持可持续发展,进而握住经营胜券。